7月20日-22日,由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主办、西安交通大学承办的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(BME)创新设计竞赛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举行。大赛吸引了包括清华大学、上海交通大学、浙江大学等高校在内的280余家单位、4200余支队伍、1.5万余名学生报名参赛。经过激烈角逐,评选出一等奖145项,二等奖415项,三等奖694项。
医工学院10支队伍报名参加了这次竞赛,经过网络初评和现场专家评选,共获得全国二等奖3项,三等奖3项,获奖数量达到参赛队伍数量的60%,获奖数量和获奖等级均创历史新高。其中,尹士全等同学的“AIRTIS-Lung:基于人工智能的放射治疗靶区智能分割”(指导教师韩萌)、段如雪等同学的“纳米复合两性离子聚合物基多模态/多功能水凝胶电子诊疗器件”(指导教师雷昆)获得本科生组二等奖,周嘉祎等同学的“基于集成3D残差网络的阿尔茨海默病分类”获得研究生组二等奖(指导教师杨晓利、李振伟);杨浏菲等同学的“复发-缓解型多发性硬化症中淋巴系统功能受损:沿血管周围空间扩散张量成像(DTI-ALPS)的见解”(指导教师张丰收、鲍建峰)、杨佳慧等同学的“高韧性、高粘附、抗疲劳、导电水凝胶构筑及多模态自供能传感研究”(指导教师雷昆)获得本科生组三等奖,王嘉雯等同学的“一种基于改进ResNet-34网络的OCT视网膜图像分类模型”(指导教师李振伟、杨晓利)获得研究生组三等奖。

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(BME)创新设计竞赛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层次最高、规模最大、影响最广的全国性学科竞赛活动。竞赛始终紧扣“健康中国”战略需求,以推动学科发展、深化产教融合、培育创新人才为使命。竞赛以“学以致用、产学结合、以赛促学”为指导思想,旨在通过竞赛机制激发青年学子的创新潜能,鼓励参赛团队运用多学科原理,开展工程技术创新设计,着力解决临床实际问题。
(生物医学工程系 供稿)